目前,中國已與三十六個國家建立了雙邊能源合作機制。中俄原油管道已正式開工建設,今年年底長達一千八百公里的中亞天然氣管道將建成通氣,沿著古絲綢之路的漫漫足跡,中國在大漠戈壁上將架起新時期的能源“絲綢之路”。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今日對記者表示,世界能源形勢復雜多變,新問題層出不窮,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加:國際油價大幅震蕩,能源資源和環(huán)境矛盾日益突出,氣候變化受到多方關注。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和調整,中國愿意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積極就此開展國際合作,也希望國際社會把中國作為一個平等的合作伙伴。
據(jù)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國際合作的領域已從最初的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逐步擴展到天然鈾、煤炭、電力、風能、生物燃料、節(jié)能、能源科技裝備等多個方面。從生產供應環(huán)節(jié)看,也從單一的上游勘探開發(fā),逐步拓寬到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同時,合作對象不斷豐富。如中美能源政策對話、中美油氣論壇、中俄能源談判機制、中哈能源分委會、中日能源部長對話、中印尼能源論壇等,定期開展對話與交流。對象國從初期的周邊鄰國、中東,逐步擴展到中亞、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廣大地區(qū),覆蓋了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
此外,合作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根據(jù)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現(xiàn)狀,中國自一九九三年起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二00八年原油進口一點七九億噸,進口依存度突破百分之五十。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中國能源企業(yè)通過獨資、合資、股權參與、并購、工程承包、產品分成、技術服務等靈活的方式,在海外能源資源的勘探、開發(fā)和利用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期,又進一步發(fā)展到金融和能源一攬子合作,成為新形勢下的又一種合作方式。
國家能源局表示,今后中國將與國際同行一道,積極開展互利合作,加強溝通,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和水平,為維護世界能源安全,實現(xiàn)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新聞網》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m.rrohon.com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m.rrohon.com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m.rrohon.com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shù)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shù)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